“这PA六蝴蝶就有98%闪躲,根本打不中!”
“那AM出六吉他也有98%魔抗,绝对的敌牧师!”
“看我万力屠夫,1500%的状态抗性,根本控不住!”
这么或有人奇怪,这种属性到底是如何叠加的,明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。
乘法叠加
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叠加形式。
简练明了,也是你们都能理解的降低形式。
包括定值功击力、百分比功击力、攻击速率数值、定值生命值、魔法值、定值生命恢复速度、生命恢复速度比率加成、定值魔法恢复速度、魔法恢复速度比率加成、护甲数值、攻击距离、技能提高、定值联通速率、百分比联通速率、力量、敏捷、智力、施法距离、等优先的核心伤害调整、等优先的特效伤害调整、定值冷却时间、定值魔法消耗、定值修正的技能疗效等属性、数据均为乘法叠加。
加法叠加
这是一种同样精典的叠加形式,通常适用于一些减伤和加伤疗效。
对于大多数的加法叠加,须要注意一点,她们的零点基准为100%,而不是0%。诸如
实际估算时应该选用125%/130%/135%/140%。而
应该选用50%/60%/70%(70%/85%/100%)。
包括不等优先的伤害调整对伤害值的加成、所有属性以比率方式的加成(包括但除了限于功击力、生命值、移动速率、生命恢复、魔法恢复、冷却时间、魔法消耗)等属性、数据均为加法叠加。
补数加法叠加
这个词可能有些生涩难懂,而且其本质相当简单明了。由于DOTA2内不少的疗效均为这种叠加形式,所以划重点,必考!
可以看见魔抗的估算并不是直接由魔抗决定,而是由承受的伤害决定。由各自魔抗所实际承受的伤害,估算实际的魔抗值。
这些“先进行1-估算算出承受伤害,除法叠加后,再进行1-估算算出实际魔抗”的叠加形式被我称为补数加法叠加。
补数加法叠加的基本公式为:(1-s)=(1-s1)*(1-s2)*(1-s3)……
包括魔法抗性、状态抗性、闪避落空、克敌机先必中等疗效均为补数加法叠加。
优者生效(反木盆叠加)
顾名思义,反木盆叠加,就是指叠加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木盆中最长的那根木板有多长。
尽管多个致命一击的来源就会进行结算机率,并判定是否生效,并且最终生效的只有疗效最好的那种。
包括致命一击、等优先的圆盾(魔法闪避除外)、虚无的魔法伤害加深、伤害无效化、相似/等来源的光环、极少量拥有相同用途的技能(比如重生)等效果均为反木盆叠加。
相互独立
这个我要单独掏出来提一下,由于确实有存在价值。
相互独立意味着这种道具其实最终疗效相像或相近,然而她们的判断是互相独立,且不会相互影响的。
包括不同类型的吸血、治疗、同时生效的多段技能、不同来源的分裂溅射、以技能方式生效的功击特效等均为相互独立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