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大景区的相亲角,见证了婚恋市场上地域、学历、属相的多重厌恶链:找对象即便有轻微残障但不能没有上海户籍,女博士无人问津,属羊的女孩嫁不出去
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《槽值》栏目(公众号:caozhi163)出品,每晚更新。
“中国式相亲价目表”这个话题又一次上了热搜。
广州各大景区的相亲角,见证了婚恋市场上地域、学历、属相的多重厌恶链:找对象即便有轻微残障但不能没有上海户籍,女博士无人问津,属羊的女孩嫁不出去……
这儿鲜少有来择偶的年青人,奶奶大叔把孙辈的条件写在A4纸上,顺着路边一字排开。
婚姻关系里的硬条件,以最直接的方式铺陈在景区的瓷砖上。
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第一铁律。“京籍、未婚、有房、经济条件好”是相亲市场的标配。这儿有不少随孙辈“北漂”的母亲,带着一条小板凳来到上海,想要在景区深处为孙辈占得一席之地。
相亲是为了妈妈满意,而不是自己中意
“给儿子相亲如同下班一样。”受访父母这样说。
代儿择偶这件事,在好多父母眼中,是一项艰难又光荣的使命。
但与其说父母在替女儿选伴侣,不如说是给自己选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婆或岳母。
一个人择偶的路上,总有许多“过来人”给出相像的手册。考据派会把“门当户对”奉为第一手册,直白的会告诉你“买猪看圈”,文艺的人会说“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家庭价值观的结合”。不同的抒发,都指向同样的逻辑: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,在她们婚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。
按照凤凰周刊的专访,相亲角的征婚简历是没有相片的,父母们对自己女儿的描述,都是“肤白貌美知性佳”,对适合相亲对象的外表也没有过多要求,但本地户口的期限、住房位置、大小、价值等等要求,则是极尽所能地详尽描述。
户籍这件事上,上海人找上海人也早已算客气了。听说帝都人找对象基于位置的厌恶链是精确到轻轨站的,五道口武山天通苑隔了三个轻轨站,祖上阶层得跨越三千年。
婚恋关系市场化,倘若是繁忙的上海青年给爱情生活找的出口,虽然无可厚非。虽然有无数的事例曾证明,势均力敌的感情最好过。
而景区的急聘式相亲不过是婚恋关系中的一个环节,只是它放到了恋爱之前——毕竟到了年龄,谁也不想再把宝贵的时光,浪费在美好的试错上。
比起那些,让我吃惊的是“唯户籍论”择偶观下,父亲对孙辈价值观的影响。
这是两代人的密谋。
之前有一部引发广泛争议的节目,叫《中国式相亲》。
它完美还原了“公园相亲角”形式:坐在家中“催婚”的父亲在台上相看,待娶待嫁的孙辈只能退居后台,暗中观察。
在这样的设置下,平常相亲时父亲的压力、亲戚的意见、长辈对嫁娶男女的评价体系……明白地诠释在每一位听众的眼前。
不少父母对儿老婆的要求只有两个:“会生小孩”“会干活”。
还有的父母,一本正经地论证“手脚冰冷的女宝宝不能要”,由于这样的男孩可能有“宫寒”,而“寒气”会传给下一代,造成她生出的孩子会小肠肛瘘,母亲会营养不良。
起初在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中,不太可能有女孩因丈夫四肢冰冷而分手。
但在父母参与的场合下,这就显得微妙上去了:相亲的女孩默不作声,似乎接受了父亲的判断。
节目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夸大,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看到来自父母的经验之谈:
“你哪个女同事看着瘦瘦小小的,别生不出儿子吧?”
“不是我劝你,你属狗,他属鸡,鸡犬不宁!”
“阿姨而且过来人…”
景区相亲角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属羊的老婆,哪怕她是京籍京户、三环有房、985院校硕士也不要。
而这仅仅是由于“十羊九不全”“女属羊守空屋”“八月羊挨刀杀”这些看似打油诗通常的谚语。
“我努力显得更优秀,不是为了让你挑挑拣拣的”
倘若不是同学小庄的亲身经历,我还以为这些情节只会出现在都市妯娌剧里。
小庄名校结业,性格活泼,一笑漏出两颗小虎牙,结业后留在了当地一家潮流刊物工作。她有一个从学院仍然提到如今的妻子,我们常开玩笑说,他的妻子简直是人生赢家。
但第一次去女方家里后,二人就分手了。
我非常苦恼,又不敢多问,倒是小庄咽不下气,把一腹部苦水倒了下来。
原先,小庄女友的爸爸一看到小庄长得好看,又生了两颗虎牙,便认定这些外貌的男孩是“红颜祸水”,虎牙能“咬断夫家命脉”,娶回去早晚得败运气。
小庄一走她就和父亲决裂:“你带回去那男孩儿人很好,就是手相太妖,你得让她把那两颗犬齿矫治了,我才认她作儿媳。”
更可气的是,男同学竟也没有认为这话有哪些不对,一六一十地转达给了小庄,还一个劲儿劝她:“我妈带我如此大了不容易,要不俺们就去把虎牙磨了呗。”
小庄被这些雷人的理由气得不晓得说哪些好,考虑了两分钟,断然提出分手。
听完后,我点点头对她说,你分得太对了。
这一家子,当妈的迷信,母亲更是典型的妈宝,没有指责父母的勇气。
姑娘若是嫁过去了,虽然婚后爱情再好,也很难长久地维系下去,由于作为母亲,最重要的责任是“旺夫”,所有人都盯住你这份责任。
我一路努力读书,不是为了看哪个“女强人都嫁不出去”的白眼;
我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,不是为了得到那句“工作的女性不顾家”;
我泡瑜伽房练出马甲线,不是为了听你责怪“脂肪浓度太低的女性是不是生不出儿子”;
我自己挣到钱买自己喜欢的鞋子,不是为了得到你一个“败家”的评价;
我努力显得更优秀,不是为了让你挑三拣四的。
亲人的感情观里,最喜欢加强一个人作为“家庭人”的那一部份。
网友@Vigor绵绵熊一语道出了真相:“在相亲市场上,好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正确认识,明明母亲没礼貌没教养毛病一堆,只由于工作单位稳定,便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仙;明明母亲又聪明又帅气,思路清晰目标明晰,只由于28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,就活生生地认为自己的儿子低人一等。”
“宁愿轻微残障也要上海户籍”秉承的正是这样一种逻辑。女方觉得,“外地人挣得再多也要背很多年贷款,万一对方母亲也是农村的,没有新农合和退职金,得病照料还要他管,之后有了女儿也不好念书,还得花钱报课外班,但找个上海的就省事多了。”句句指向都是将来的便利生活。
父母满心以为硬拼的条件把关,还能为孙辈赢来一段幸福、“省事”的好姻缘,却不知,当妈式择偶紧接着就是保姆式父亲、丧偶式育儿、守寡式婚姻。
以便利条件为导向的择偶,恰恰是一段痛楚婚姻的开始。
“其实我们是自愿接受父亲对我们人生的掌控”
说到相亲这件事,好多年青人把它看做是恋爱自由的一种禁锢。但显然,也可能是孙辈自愿接受父亲的安排。
母亲对孙辈生活的插手,总是渗透到方方面面:从教育到择业、从移居地到婚嫁,甚至于孩子如何喂养,夏天要不要穿棉裤……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少不了父亲的参与。这样看来,父亲在订婚对象的选择上插手,实在不意外。
在一定程度上,这是由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,年青人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受好自己的人生。
在上海,一份普通单位公务员的薪水是6000元,朝阳区的楼价单价8万一平,在楼市和薪资同步下降的前提下,靠自己的固定收入攒够一套普通小四房首付,得省吃俭用攒五六年。
《欢乐颂2》里王柏川就是这样一个反例,他在北京有自己的小事业,并非不求上进的啃老族。他也很喜欢樊胜美,但在房产分配上,王柏川仍然只能选择接受父亲的安排,房产证上不加樊胜美名子。
王柏川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精英的年青人。好多时侯,刚结业的年青人甚至没办法凭自己找到一份能糊口的工作。
她们不得不寻求父亲的帮助,接受父亲安排的工作,顺便接受父亲掌舵自己的人生。
前不久微博出现了一个令人艰辛的话题:我不想用父亲一生的积蓄来娶你。
耗尽父亲一生的积蓄来构建婚姻的院墙,其实是当代普遍的一种无力。
与其说是感情买卖,不如说是全家协同上阵的一场阶层保卫战。其中最令人绝望的部份莫过分,这些无力感来始于我们的不自立。
母亲干涉你的生活,不仅她们的控制欲作怪,你对她们的依赖更让对方觉得你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;反过来,假如你经济独立生活充实,用成年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,父亲家人也没有理由再不信任你。
其实你到了这个年龄,也应当晓得,自由不是一种选择,而是一种能力。
关注公众号槽值(id:caozhi163),回复“自拍”,查看元气少女小鹿酱美照,等你来撩。槽值已进驻简书专栏,下载简书app阅读更多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发表评论